亚太域内外可“五措并举”,应对精神卫生问题

亚太各国政府应把促进心理健康摆在优先位置。图片来源:皮姆·朱(Pim Chu)
亚太各国政府应把促进心理健康摆在优先位置。图片来源:皮姆·朱(Pim Chu)

By Vasoontara Yiengprugsawan, Michelle Apostol, Dinesh Arora

精神障碍问题因疫情雪上加霜,凸显出迫切需要提供整合照护并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这已成当务之急。加强精神卫生服务及相关认识,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精神卫生问题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升高,是致残的一大罪魁祸首。这一令人不安的趋势在新冠疫情期间呈现得最为明显:疫情不仅导致精神障碍病例急剧增加,还造成关键的精神卫生服务中断。

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焦虑症和抑郁症,但困扰人们生活的精神障碍还有很多,包括滥用药物、进食障碍、精神分裂、心理问题和神经发育问题等。

全球证据表明,即使在非紧急状况下,全世界也有五分之一的人患有精神障碍,其中80%以上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精神障碍造成的负担因人群而异,但以弱势群体负担最重,在缺乏资源、专业知识和基础设施的国家更是如此。

贫困与精神卫生状况差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贫困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而患有精神疾病却得不到治疗的人则更有可能陷入贫困。精神卫生状况差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会降低其学习和工作能力,从而影响个体对经济发展的总体贡献。

尽管精神卫生已被列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精神卫生地图集》,流向这一领域的政府卫生总支出和全球卫生事业发展援助仅分别占到2%和1%。

在中低收入国家,与精神卫生有关的大部分支出都花在了医院治疗和基层/社区保健服务上。因此,解决精神卫生问题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应与实现社会公平和推动全民健康覆盖的工作相结合。

精神障碍与日益增多的非传染性疾病相互并存的“共病”现象凸显出两者之间存在共同的风险因素。将精神卫生纳入基层卫生保健是提高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的一项关键战略,同时还要在学校和工作场所加大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尽管精神卫生已被列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但相关资金投入仍严重不足,仅占政府卫生总支出的2%。

有不少精神卫生出现状况的人未获得任何正规治疗或干预。精神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治疗缺口,即未满足的需求量极大,特别是抑郁症在30%~50%,而焦虑症更是高达50%~70%。

对于中低收入国家而言,最常见的挑战包括认知不足,污名化,缺少相应的服务、人力资源和预防及促进规划,还包括数据有限和资金障碍等。

为克服上述问题,全球精神卫生政策应当优先:

  • 依托基层和立足社区的支持网络并通过及时向专科医生转诊,扩大精神卫生照护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为此,公共政策必须将精神卫生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并加大投资力度。
  • 将精神卫生纳入非传染性疾病卫生体系框架。将精神卫生保健纳入覆盖全民的基本保健服务和资金保障计划,以确保人人得享负担得起的精神卫生服务。
  • 增强公众认识,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参与度。这将有助于减少污名化现象,提高精神卫生素养,鼓励患者寻求帮助。
  • 解决医护人员短缺问题。对社区和医务辅助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从基层保健到专科治疗的医疗队伍能力。
  • 在精神卫生领域应用数字技术并提供相应支持,同时加强数据收集。相关措施可包括推出移动应用程序,建立疾患数据收集和监测平台,以及通过远程问诊获取精神卫生服务等。

虽然疫情成为了各种精神卫生问题的“催化剂”,但各国政府对健康问题的更加重视为破解精神卫生难题提供了机遇,而精神卫生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精神卫生领域的数字整合,能够完善基层卫生保健和专科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网络,并推进卫生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性。

这要求在卫生系统内外构建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PPP)。此外,还要求教育和社会等部门也参与其中,协助提高精神卫生素养,促进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建立一支富有成效的医疗队伍。

如此,我们才能为保障精神卫生安全铺平道路,支持各国做好应对未来精神卫生突发事件的准备。

作者:亚洲开发银行行业发展局人类和社会发展分局主任卫生专家迪内什·阿罗拉(Dinesh Arora)亚洲开发银行行业发展局人类和社会发展分局卫生官员米歇尔·阿波斯托尔(Michelle Apostol)亚洲开发银行行业发展局全民健康覆盖高级专家(服务交付)瓦顺达拉·然普沙旺(Vasoontara Yiengprugsa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