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中小企业才能支撑起全球供应链

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信贷资金来参与全球贸易。这不仅成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还加剧了供应链的脆弱性。
供应链融资是金融行业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现在亟需对其状况加深研究。我们需要将供应链融资的触角延伸到供应链的外围,覆盖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和增长动能的小企业。
供应链融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本质上其概念不难理解:利用供应链顶端企业供应商各种投入的信用和相互依存关系,为处于供应链末端的企业提供融资。通过这种方式,大型企业采购方的供应商能够获得维持运营和寻求扩张所需的现金流,而不必等待买家付款,被动等待不利于企业成长和生产效率。
“供应链融资”的概念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但这一融资模式直到近些年才真正兴起。全球供应链融资总规模已从2015年的3,300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8万亿美元,2021年较2020年同比增加38%。美国历年均在融资总量中占据最大份额。不过,2021年,亚洲和非洲的涨幅最大,年度增长率分别达到43%和40%。
供应链是深层次、错综复杂的全球性网络,一级供应商(链条顶端的供应商)依靠处于其下游的几个供应商向最终买家交付成品。链条越往下,相关层级越有可能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规模更大、地理分布也更分散的供应链尤为如此,比如建筑、电子、汽车和服装等行业的供应链。这被形象地称之为“长尾”供应链。
尽管供应链融资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有证据表明,其主要受益者仍然是一级供应商。
应当推出深层供应链融资,才有可能将融资渠道延伸至供应链下游,触达哪怕规模最小的供应商。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中小企业是就业岗位和增长动能的最主要贡献者。不仅如此,深层供应链融资对供应链本身也至关重要。正如近期供应链中断事件所表明的,即便是供应链下游最小型的企业遇到生产困难,都有可能导致世界上一些最大型的企业不能按时按量供应产品。
小型企业有利于增长、就业和发展。深层供应链融资除缩小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外,还为增加供应链透明度提供了可能。
供应链顶端的大企业往往对链条末端的中小企业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
打通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融资渠道后,形成的数据流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链上各节点的企业及其运作方式。目前,供应链顶端的大企业往往对链条末端的中小企业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这些大企业或已承诺,业务运营过程中会保护环境,并在不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但是,假若无法充分掌握链属各方的情况,则难以兑现诺言。因此,通过加深对供应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更简单易行地监控、激励各企业遵守我们希望其符合的环境和社会标准。
当然了,如果深层供应链融资推行起来很简单,那它早就得到大范围应用了。实际上,全面推行深层供应链融资尚有不少羁绊。
这些羁绊与阻碍整个贸易世界采用数字技术的问题类似。尽管供应链和全球贸易常常利用尖端技术开展业务,但全球大部分贸易仍以千篇一律的方式进行,每笔交易都需要手工处理成堆的纸质单据。
各国必须就推进深层供应链融资所需完成的工作达成一致,并立法推动深层供应链融资的应用。由于供应链涉及不同国家的企业实体,故该等立法必须跨境也适用。此外,各行各业还需制定深层供应链融资首选方法,以缩小需要政府和监管机构审批的范围。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贸易和供应链融资中心的工作团队业已与相关政府和行业领导者取得联系,以期推动这种创新融资形式的发展。2022年10月,亚行发布了一份深层供应链融资白皮书,还同金融与贸易银行家协会成立了联合工作组。
很难想到还有哪个领域在获得授信方面也度过了如此艰难的时期。某些细分市场,比如消费信贷或房地产,可以说获得了太多的信贷支持,而我们都为此付出了代价。中小企业得不到足够的信贷资金来参与全球贸易。这不仅成为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还加剧了供应链的脆弱性。
只要给予一些关注、肯下一番功夫,我们一定能够消饵资金缺口,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使参与其中的中小企业更具韧性、更加绿色环保和更富有社会责任担当。未来可期,深层供应链融资为我们指明了前进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