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同心协力,携手改善中西亚粮食安全状况

中亚国家可通过携手合作,推进共同解决方案,因应正面临的重大粮食安全挑战。
中亚地区终于要捱过这个艰难的凛冬了。农场上遍布厚厚的积雪,罕见低温造成某些蔬菜减产。受冬季严寒天气的影响,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一些国家暂停了洋葱出口。
以上这些都无益于粮食价格。因多重危机叠加,粮价已节节攀升。去年,一方面,俄乌冲突导致贸易中断;另一方面,疫情的持续影响又使供应链中断。两方面因素作用下,该地区的粮食价格通胀率出现两位数增长。
严峻的现实再一次提醒人们,粮食安全挑战始终存在。锡尔河和阿姆河是中亚多达1,000万公顷土地重要的灌溉水源,但预计两大流域的水量将最高减少15%。由于河流流量将在今年早些时候涨至最高水位,故融化的冰川将进一步加重作物种植时间选取和浇灌问题。
虽然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但显然该地区需要大量投融资资金,发展产量更高、抗灾能力更强和更可持续的农业。此外,区域合作也有助于加强粮食安全。中亚作为亚洲最内陆的地区之一,各国政府之间更紧密的协作可成为气候适应型及可持续粮食生产的催化剂,拉动贸易弥平粮食供应缺口。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计划是中亚地区国家及地区外的合作伙伴关系。去年11月,CAREC成员国通过了一个新的合作框架,将在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领域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这标志着它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CAREC成员国计划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加强协作:
首先,通过分享农业最佳做法。该地区的农产品大部分是小麦、大米和玉米等粮食产品,但由于全域众多农场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故产量普遍不高。阿塞拜疆、吉尔吉斯共和国、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农场的平均面积约在1~3公顷。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场也制约了农民获得融资的能力,缺少资金来购买能够增产的农业投入品及技术。
而在该地区其他地方,现代化农作方法正在助力提高产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例,在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后,实现了节水灌溉。哈萨克斯坦一直在利用无人机和卫星收集的土壤、天气和作物产量等数据,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产。此做法在该国被称之为“精准农业”,基于此的试点项目显示大有希望:家畜产奶量提高18%,农作物种植成本降低20%,谷物每公顷产量增加2.5公吨。
还可借力教育和研究来分享知识。编制关于现代农耕方法的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课程,将武装起新一代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员的头脑。课程专门以农村地区女童和年轻群体为对象的话,效果尤佳。有些高产作物品种能够抗虫害,抵御流行性病害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水分状况,对此开展联合研究将有助于增产增收。
虽然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但显然该地区需要大量投融资资金,发展产量更高、抗灾能力更强和更可持续的农业。
第二,通过共同建设食品价值链。对于大多数中亚国家而言,食品价值链上存储服务和食品加工等关键环节仍较落后。其中,所收获的水果蔬菜最多会有25%白白损失掉。
要克服这些薄弱环节,该地区国家可通过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鼓励私营部门投资于关乎保障粮食供给的设施和服务。重要的是,政府必须改进战略生产规划和分区,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并保障初级农业的土地保有权和收获后加工环节。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即为私营企业提供透明的激励措施,在其做出投资后要保护其资产。
第三,通过完善粮食安全体系来扩大贸易。在许多CAREC国家,粮食安全管理体系较为落后,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同国际标准不符。CAREC计划建议各成员国加强粮食安全体系,采用更有效、更透明的卫生与植物卫生电子认证系统来对此类标准进行更新。
改善粮食安全体系并使之与国际标准接轨,将促进区域内粮食贸易,助力确保粮食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此外,还可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进入食品工业,达到增加供应的目的,进而满足各国的食品需求,并将各国产品推广到域外市场。
中亚国家面临着重大的粮食安全挑战。尽管如此,若各国在新的合作框架下携手努力,长期性解决方案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