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技术革命成果的五种方式

政府和发展合作伙伴需要采取系统性方法,与私营部门合作,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工作、生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这些技术带来的转变和颠覆程度极高,成功与失败的风险相当。
目前全球大约有200亿台设备已接入互联网,接近一半的企业正在采用云技术作为一项运营标准。到2022年,每五个从事非常规工作的劳动者中,将有一人依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将帮助企业重新获得62亿个小时的劳动生产率。
这些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组织效率和推动社会发展,有助于以益于环境的方式更好地管理资源。
但是,组织可能无法或不愿适应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而政府可能难以监管或利用工具收获成果。原因可能包括:能力不足、无法开展负担得起的研发、权力向早期适应者倾斜、出现不平等现象、出现新的安全问题、社会分裂等。
我们必须解决以下五个问题,才能防止出现上述问题,确保数字鸿沟不会扩大,使整个社会能够收获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
第一,数据、计算基础设施、算法和有利环境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四大支柱,使人工智能促进多元化、推动经济增长。政府和国际机构必须密切合作,确定适当用例,确保高质量数据的可用性,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第二,必须制定上游和下游行动,促进人工智能的应用。上游功能包括通过有效利用私营部门、风险投资和公私合作等方式新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并使各项举措得以持续。下游功能涉及如何确定正确的技术用例和应用方式。
第三,应建立抵消机制,应对人工智能导致劳动者失业的情况。应制定并执行应对措施,可参考电信行业的做法,引入机器人税和普遍服务等机制。同时,我们还可以研究适当的税收政策,以及利用企业社会责任倡议来帮助受影响人群。
第四,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合乎伦理、负责任且有效,我们需要研究是否有可能成立一个国际机构来对此类技术的使用进行教育、跟踪、监督和监管,并作为上诉机构等。
第五,要优先考虑需高度关注的行业。例如,我们能以多快的速度加快新材料的研发并加快发现可帮助人们远离疾病的药物;能否就利用外太空和空间技术监测天气和气候条件达成共识,以便提前计算灾害事件并作出适当决定?
目前全球大约有200亿台设备已接入互联网。
哪些系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打击恐怖主义、制止针对人类的暴力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遏制货币交易欺诈和腐败等现象?如何在卫生部门利用技术,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负担得起和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由于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必须双管齐下——确定资助的优先次序,处理政府、国际机构和联盟正在处理的全球公共产品和伦理问题;而行业技术的应用应采取负责任的态度,由私营部门根据指导方针进行,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监管并合理征税。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很多挑战,必须通过跨部门区域合作计划、技能培训和监管等联合行动来应对。为应对这些挑战,还需要在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在国家、国际机构和联盟之间建立信任,提高信息创造、存储、共享和使用方面的透明度。
在人类行为、数据治理、法律、伦理和能力建设要求等方面,需要更广泛的审查。除此之外,硬基础设施(宽带连接和数字素养)是使数字发展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随着5G等技术的进步,想要填补数字鸿沟,公平游戏,任重而道远。
政府必须大力投资技能建设,为社会的有序过渡做好准备。国家、多边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国际合作应进行实施试点,制定标准、安全协议和法规,探索包括公私合作在内的商业模式,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平台,制定政策,发展能促进主流化的信息共享。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发展合作伙伴以及诸如“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关系”等倡议必须与私营部门合作,制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