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的未来

在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越来越多人在付款时会伸手去拿手机而不是钱包。图片:布莱克·维兹(Blake Wisz)
在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越来越多人在付款时会伸手去拿手机而不是钱包。图片:布莱克·维兹(Blake Wisz)

By Bart Édes, Alastair Dingwall

受疫情的影响,使用现金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转而使用各种数字支付方式。但现在还不是现金出局的时候。

纸钞和硬币很显然是此次新冠疫情的牺牲品。即使在“现金仍为王”的印度,4月份的自动柜员机使用率下滑了约一半。万事达卡(Mastercard)的一项调查显示,自疫情暴发以来,亚太地区近一半(4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使用现金的次数有所下降,世界各地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

事实证明,新冠疫情只是一个触发事件,加速了这一必然趋势。1985年,英国87%的付款方式为现金,但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只有2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城市地区,作为最受欢迎的两种支付服务,支付宝和微信的使用率早在病毒来袭之前就在飙升。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98%的城市智能手机用户使用手机进行移动支付。

虽然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机构发行的信用卡和借记卡仍然主导着非现金支付,但已有许多颠覆性技术在挑战Visa卡(全球持卡人达8.49亿)和万事达卡(达7.67亿)。上海的购物者可能会用微信支付,马尼拉的食客也许会用GCash埋单,而同时纽约人亦或会对着读卡器晃动苹果手表买咖啡。

这里,其中一些技术所做的不仅是简单复制实体店交易。在美国,Venmo操作起来既类似于数字钱包又是一个社交媒体信息推送程序,它让个人对个人(peer-to-peer)转账变得简单——比如支付和朋友分摊的餐费。这款APP目前拥有逾5,000万个用户账户,仅2020年第一季度的净支付额就高达310亿美元。

另外两大趋势也在促使人们摆脱现金:网购的兴起以及人们对电子产品惊人的信任。绝大多数全球网购利润都来自中国,预计中国2020年的网购市场规模将达到1万亿美元,远高于排名紧随其后的四个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的总和。同时,尽管近年来智能手机的销量趋于平稳,但全球仍有超过30亿的智能手机用户。

由于文化、人口和经济方面的原因,现金已深深融入一些国家的日常生活中。

亚洲正在引领潮流: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和美国,各自的用户数量均远远超过1个亿。对于本世纪出生的人来说,无论是金融还是任何其他活动,使用手机或银行卡似乎都要比用钱包里厚重、肮脏的纸币或硬币(及其类似物)要自然得多。

我们应该担忧吗?任何优待富裕的城市居民、却以牺牲穷人、老年人或其他弱势群体为代价的趋势都必然令人担忧。尽管从统计数据看,中国似乎已经完全拥抱数字化的未来,但仍有30%的中国人口没有智能手机,并因此被大多数形式的电子支付拒之门外。所有国家都存在类似的群体:2017年,美国有840万户家庭没有任何形式的银行账户。

在无现金经济中,犯罪阶层是损失最大的群体之一。不幸的是,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那种将大面额钞票藏在床垫下的传统型罪犯或许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颇具技术头脑的新型重罪犯,他们能够侵入他人账户,导致不幸的账户主人资金被盗。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用户存放在大多数APP中的资金都不属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保险范围,也不受许多银行法规的保护。

这是现金的终结吗?新冠疫情暴发后,许多疫情期间养成的习惯将会保持下去,其中就包括电子支付。即使是通常使用现金的农贸市场,也渐渐开始接受电子支付。现在,每个月都会有新的金融科技产品上市,如果贫穷和边缘群体能意识到使用这些产品的好处,他们就会去使用。

再看汇款问题。新加坡的家庭佣工和波斯湾的建筑工人已经在用手机往家乡电子汇款十多年了,因为他们发现,与收费更高的传统汇款渠道相比,这些APP简单且收费低廉。

如果说现金正在退出支付市场,那也是分阶段退出。在一些国家(包括芬兰和韩国)纸币已经受到冷落(韩国的1,600家银行分行中,超过一半不再受理现金存取款)。

而在另一些国家,现金退出支付市场的过程似乎会更加漫长。由于文化、人口和经济方面的原因,现金已深深融入一些国家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印度尼西亚的农民、柬埔寨的小贩或孟加拉国的三轮车夫来说,不用现金而用APP支付的概念仍然遥不可及。然而,相比新冠疫情暴发之前,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这种说法了。

作者:亚洲开发银行北美办事处首席代表鲍尔特·埃代什(Bart Édes);原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编辑阿拉斯泰尔·丁沃尔(Alastair Ding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