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金融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转型金融为高碳行业提供金融服务。图片来源:卢德维格·海登伯格(Ludvig Hedenborg)
转型金融为高碳行业提供金融服务。图片来源:卢德维格·海登伯格(Ludvig Hedenborg)

By Ma Jun, Akiko Terada-Hagiwara

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型融资方案多种多样。其中,为高碳行业提供融资的转型金融也应大有作为。

应对气候变化并着手处理相关影响及后果仍是全世界亟待解决的共有关切。业已达成的强烈共识是,金融部门不应停留在只支持纯绿活动的层面,还应助力现有碳排放大户实现有效转型。真正落实转型金融对于气候变化攻坚战至关重要。

转型金融指向煤电、钢铁、水泥、化工、造纸、航空和建筑等高碳行业提供金融服务,目的是为这些行业的低碳转型给予融资支持。

正是认识到绿色金融以一己之力远不能实现整个全球经济的有效脱碳,“转型金融”的概念随之应运而生。按照“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目前的定义,二者主要支持污染程度最轻、碳排放量最低的一些活动。然而,碳密集型行业需要在减碳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净零排放,因此,其融资需求要大得多。

私营部门缺席脱碳活动融资是转型金融有待克服的一大挑战。这主要囿于以下障碍:“转型活动”的定义不够明确,投资者可能担心参与其中会被视为“洗绿”或“漂绿”行为,或打着向生态友好型企业投资的旗号浑水摸鱼;披露不足,或变相鼓励假的转型活动;缺乏激励型金融工具,造成碳减排活动进一步改进成效的动力不足;尚缺少示范项目可以证明大多数高碳行业是可以成功脱碳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效调动私营部门投向转型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转型金融框架。该政策框架应将下述要素考虑在内:转型活动的识别;披露与报告;融资工具;激励措施,以及减轻社会影响,使转型金融更加可行。

首先,需用有公信力的方法识别和标记转型活动。凡是支持通过可靠手段向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转变的活动,应均视为转型活动。识别转型活动的方法之一是,编制“转型金融目录”,介绍具体转型活动的技术路径和减排目标。欧洲联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些试点地区正在开展上述工作,重点是钢铁、水泥、石化和农业等行业。

正是认识到绿色金融以一己之力远不能实现整个全球经济的有效脱碳,“转型金融”的概念随之应运而生。

识别方法应当保持灵活和动态调整,帮助市场各参与方节省成本并减缓风险。

其次,良好的报告做法对避免名为“转型”实则“洗绿”或“漂绿”行为的活动很有必要。此类活动传递出某种假象,或支持打着“可持续性”旗号的一些不实之名,企业自称投资的是减排活动而实际上却是实打实的高碳项目。

再次,支持转型活动的金融工具方面,应进一步丰富工具箱,包括与转型和可持续性挂钩的贷款、债券等债务性融资工具。举个例子,如果项目筹资方能够达到的减排效果好于预期,投资者将收取较低的利率。工具箱还可包括股权工具,譬如欧洲推出的转型基金。除此之外,可以调整优化现有的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和夹层基金等工具,以将转型活动推向深入。还应研发去风险工具,降低预期的转型风险。

第四,为支持转型金融,应当考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央行融资机制等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激励手段,使转型项目融得到、融得多。

第五,在设计转型活动时,需要核算并披露失业、能源短缺和通货膨胀等社会经济成本。为降低此类成本,应当全面评估转型对就业的影响,并在转型计划中列出员工培训和再培训课程等缓解举措。这是实现“公正转型”的必由之路。此外,在设计与可持续性挂钩产品的关键业绩指标时,鼓励将就业表现等社会因素纳入其中。

亚太地区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转型金融的发展:

首先,本地区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可通过转型目录明确转型活动的界定标准,从而降低银行和投资者的成本,引导公司采用促进转型的最佳技术路径。

其次,鉴于转型金融对大多数金融从业者还是新生事物,应推出示范项目,彰显出转型金融的可行性。必须通过煤电、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转型项目的具体实例,改变对转型金融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看法。

最后,亚太地区应考虑发行转型基金。转型基金可由政府或国际组织(如多边开发银行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也可通过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发起,旨在降低交易的融资成本和风险,吸引私营部门投资。

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一系列广泛的创新型融资活动,而转型金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

本博文根据2022年东亚论坛”上分享的资料写就。

作者: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驻中国代表处主任国别专家萩原景子(Akiko Terada-Hagiw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