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教育是保持创新优势的关键

与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相比,亚洲在创新方面得分很高,其原因虽然复杂,但这一过程的基础离不开教育。
数十年来,亚洲的发展速度远超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而许多拉丁美洲经济体的发展却举步维艰。虽然拉丁美洲在1960年远比亚洲富裕,但亚洲的持续快速增长已大大缩小了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经济体的创新程度越高,其生产率增速就越快。
亚洲的创新优势部分源于其经济增速优势。
一方面,亚洲汇集了阿里巴巴、三星电子和印孚瑟斯等知名创新科技巨头的总部。而在拉丁美洲,这类全球知名科技公司要少得多。
另一方面,除了上述轶事证据,我们还需要看数据。在最近发布的一项亚洲开发银行(亚行)研究中,我们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地区的创新概况。
我们的方法不同于大多数针对创新决定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因为后者深入研究的是处于或接近全球科技前沿的发达经济体。在对创新决定因素进行更为正式的分析(衡量专利流动情况)时,我们发现了一些与政策相关的有趣结果。
总体而言,大量实例表明,亚洲经济体的创新能力比拉丁美洲强。亚洲国家在创新活动上的投资规模要大得多,这从研究人员数量和研发支出便可得知。
由于投资规模更大,亚洲国家实现的创新成果(如专利数量)自然会更多。因此,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我们的观点,即更多的创新成果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亚洲经济体的总体表现优于拉丁美洲经济体。
然而,数据也显示,亚洲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体,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和本地区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因此,与拉丁美洲的经济体一样,如巴基斯坦这样的许多亚洲经济体必须加大对创新的投资,以加速并保持经济增长。
我们还发现,在亚洲,研发可对创新产生积极、显著的影响,但在拉丁美洲则不一样,这表明拉丁美洲需要面向市场,重新定位其创新活动。
在拉丁美洲,研发与专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初看之下,这一结果似乎出人意料,但考虑到与亚洲相比,该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极少,这就很好理解了。这也表明,专利在该地区可能只是一种相对次要的知识产权形式。
此外,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促进其创新活动,而在拉丁美洲则非如此。而相比亚洲,拉丁美洲的金融发展对其创新活动有着积极影响,尽管这些因素对国家层面的创新仍然重要。
有趣的是,对这两个地区的创新都有积极影响的唯一变量是教育,这种影响在亚洲更为显著。鉴于创新在本质上是一项基于人类独创性的活动,教育对这两个地区产生积极影响就不足为奇了。然而,与拉丁美洲经济体相比,亚洲经济体的教育与创新之间的联系似乎更为紧密。
完善的教育系统关键要能够培养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员。
这表明,教育的质和量同样重要。如果一个教育系统能够培养出有创新潜力的人才,使其具备良好基本读写能力和计算技能,并且能够打破固有思维模式,那么这一系统就能对创新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美国的经验表明,研发部门有针对性的技术移民可以促进创新。宏观上来说,有效配置人力资本和实体资本对于创新似乎都很重要。最终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创新中具有普遍重要性。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要成为创新型经济体和社会,第一步是向处于或接近全球技术前沿的国家深入学习更先进的技术并加以利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必须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在这一点上,韩国和其他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经验为这两个地区提供了基准模式。
尽管像三星电子这样的韩国企业最初依赖外国技术,但它们最终发展成为了全球创新领导者。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对于吸收和适应技术至关重要,而吸收和适应技术是通往创新的大门。
我们的分析表明,在这种环境下,完善的教育系统关键要能够培养出具有潜在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员。
无论是在亚洲、拉丁美洲还是其他地区,要实现创新型经济体和社会,都没有捷径可走。创新之旅必须从改善和改革教育系统入手,这个过程必然充满了挑战。
作者:亚行中西亚局青年专家伊尔凡·库雷希(Irfan A. Qureshi);经济研究和区域合作局(ERCD)主任经济学家朴东炫(Donghyun 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