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亚洲的影响实质上归结于水

水至关重要,它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进一步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核心。
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将继续带来灾难性后果,而世界水系统受影响尤其严重,其变化又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这是因为水是维系人类福祉和繁荣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命和生计来源;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都与水息息相关。例如,农民离开水就无法耕种或养殖。亚洲大部分气候变化风险都归结于水。
首先,气候变化正在改变亚洲的降雨模式,包括降雨量和降雨时间。气候模型表明,气温上升将增加雨季强降水,并延长旱季干旱时间。这些变化反过来会改变季节性水资源可用性,增加旱涝频次。
亚洲洪灾总次数已经从1970—1980年的303次增加到2011—2020年的1,541次。同期,旱灾从85次增加到152次。这些旱涝灾害会危及人类生命,破坏房屋和公共基础设施,摧毁农作物,带来经济损失。
暴雨强度增大也会增加地表径流量,即流经地表的雨水。径流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当雨水沿着地表流动时,会带走垃圾、化学品、肥料和其他有毒物质,并将它们冲入附近的河流、溪流和池塘。
这种污染会损害人类健康和水域生态系统,并增加使清洁水达到饮用标准的成本;因此,人们在获得安全饮用水、使用卫生设施和保持个人卫生时,将面临更多挑战。
其次,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覆盖减少,冰川面积正在缩小。冰川对水资源至关重要,因为随着冬季积雪的融化,进入河流和溪流的冰川融水(淡水)会逐渐增加。随着大气温度的上升,更多降水会以雨而非雪的形式落下。这意味着作为积雪储存的水量减少。
由于气候变化,整个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损失率已经从1975—2000年每年仅减少22厘米加速到2000—2016年每年减少43厘米。此外,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我们不能减少碳排放,那么在2100年之前,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内三分之一的冰川会消失。此外,一些人估计,即使我们成功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之内,仍会有三分之一的冰块消失。
亚洲大部分气候变化风险都归结于水。
气温上升也改变了冰川注入河流的时间和流量,以及极地冰雪融化的速度。这些变化将对人类生计、经济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位于亚洲高山上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饮用水供应、灌溉、采矿、水力发电、农业和休闲活动都依赖融雪。
极地冰雪融化加速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会影响沿海国家,尤其是亚洲沿海国家。具体而言,预计到2050年会有3亿陆地人口因海平面上升(在适度减少排放的情况下)受到洪灾影响,其中约75%来自六个亚洲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泰国。
冰川融化引起的冰川湖溃决洪水也威胁着下游居民。同时,积雪变化也将影响靠滑雪和冬季旅游创收的人们。
第三,气候变化正在增加用水需求。由于更温暖的空气会增加土壤和植物水分的蒸发,加快人类和动物表皮出汗的速度,人类和动植物均会因气温上升而增加耗水量。水资源需求增加可能会加剧行业间乃至国家间的水资源竞争。
在因地下水枯竭和冰川萎缩而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竞争预计会更加严重,从而引发国家间和国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冲突。
气候变化也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一样,在不同的亚洲国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是最脆弱的,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能力最弱的国家。由于亚洲民众将主要通过水资源系统的变化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该地区在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水资源管理的创新和转型必不可少。
鉴于许多亚洲国家正在应对类似的气候变化影响,国际研究界可以通过创建、分析和分享水资源管理理念和最佳实践,为建设气候适应型亚洲做出贡献,以便各国相互学习经验,并采取适合本国情况的措施。
该博文最初在亚洲开发银行学院《亚洲之路》专题博客中发表。
作者:泰国汇商银行经济商业研究中心(EIC)高级分析员凯蒂萨克·库姆瑟(Kaittisak Kumse);亚洲开发银行位于东京的智库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亚行研究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园部哲史(Tetsushi Sonobe);亚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家迪尔·拉胡特(Dil Rah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