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正视海洋酸化

我们必须马上着手规划,加快做出政策和投资选择,以应对海洋酸化的潜在破坏性影响。
在估计海洋酸化对人类生存构成的风险时,《千万别抬头》这部电影不禁浮现在脑海中。我们究竟该如何警醒人们注意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而大多数人甚至对海洋酸化还一无所知。
海洋酸化的成因是:溶于海洋的碳量过多,致使海洋酸度日益升高。碳排放导致大气中过量的碳被海洋吸收。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和生化过程均有影响,而这两者对地球环境的调节至关重要。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目前海洋酸化的速度是过去三亿年经历过的10倍。
《自然》杂志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即便在严格控制碳排放的情景下,“到2100年,暖水珊瑚也岌岌可危。按照我们目前的碳排放速度,到2100年,在所评估的海洋生物中,大部分有很大概率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许多在2050年前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污染可谓雪上加霜,海洋因此背上了额外负担。究其原因,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与气温不断升高及海洋逐渐变酸共同作用,对微观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尤为严重。微观海洋生物每年能吸收数十亿吨碳,所释放的氧气超过了地球上所有森林产生的氧气总量。
我们必须马上着手规划,加快做出政策和投资选择。
首先,重中之重是制定知识和可扩展投资战略,以实现资源再生。为了打下良好的基础,海洋可再生能源可用作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并且,应不断增强这一替代过程,因为该过程不仅能产生一半的氧气量还能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封存起来。将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全球都会从中受益。
目前,针对渔业和石油生产等采掘行业,划定了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能源,有待开发利用。据亚洲开发银行(亚行)估计,所研究的发展中经济体,单靠其中1%的专属经济区即可生产出满足当前全球100%的用电量。将这些电力转化为氢能可取代全球40%的天然气生产,每年减少约50亿吨的碳排放。
近些年来,制造业取得了一定进步。另外,近海风力发电、波能、潮汐转换和海洋热能转换的相关技术试点已有些年头。根据形成的性能、环境和经济数据,可确定最佳开发地点。加之海洋空间规划、无人机和传感技术上的进步,我们对海洋蕴藏的无限可能不再视而不见。
有些人否认气候变化,有些人害怕气候变化,这些都不应当动摇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可利用在同一地点养殖海草、贝类和珊瑚礁来对抗海洋酸化。与此有关的挑战是在与经济型水产养殖、生态旅游和近海可再生能源生产处于相同地点后,如何使这些活动在财政上达到自给自足。通过为自我强化型经济活动提供快速的大规模增长机会,我们可以争取时间清理海洋中的碳及其他污染物。前不久,奥美公司在迪拜世博会上发表了专题演讲,阐明了企业怎样才能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业务发展始终。在过去的12个月里,企业界不断提振气候“雄心”,所涉及的韧性问题也越发广泛。为了维持原有的资本基础不变,大型企业纷纷调整业务方向,并为此配置更多资源。
麦肯锡最近估计,为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每年需要耗资近12.4万亿美元,真是令人咂舌。有趣的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合伙人之一梅卡拉·克里希南(Mekala Krishnan)博士表示:“欧洲为实现净零而需减少的碳排放中,有85%可依靠现有技术达成。”
我们业已明确应对海洋酸化的解决方案。需要利用现有的工业生产能力设计、共享和实施具体的业务用例。而这,正如氢经济所示,可通过预先市场承诺机制加以实现。
在不久的将来,根据产量分成协议,一国的能源公司可在专属经济区利用负碳海洋可再生能源为本国贡献80%的能源产量。十年前,人们可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而现今已成为新机遇。
在同一地点进行多种再生性海洋水产养殖属于新型海洋产业集群,能够缓解海洋酸化对当地的影响,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不仅如此,还可在海防及生态旅游中推广应用。随着产量增加以及能源和海鲜出口实现盈余,该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目前,正在研究如何整合发展上述活动,将在能源价格较高的地区先行试点。随着全球情况不断变化,这一新兴产业有望实现蓬勃发展。
有些人否认气候变化,有些人害怕气候变化,这些都不应当动摇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千万别抬头。请守望海洋。
本博文根据亚行与全球海洋酸化观测网共同召开的海洋酸化及其影响网络研讨会创作。作者: 亚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局高级能源专家(转废为能)斯蒂芬·彼得斯(Stephen Peters);亚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局咨询顾问丹·米利森(Dan Mill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