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产生“封锁的一代”

帮助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将成为从疫情中复苏的关键。图片来源:伽亚帖·马尔霍特拉(Gayatri Malhotra)
帮助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将成为从疫情中复苏的关键。图片来源:伽亚帖·马尔霍特拉(Gayatri Malhotra)

By Helen Osborne, Paul Vandenberg, Chris Morris

虽然比起成年人,年轻人的失业速度更快,但有针对性的政策有利于他们重新涉入劳动力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将影响年轻人的生活机会,导致重大的“疤痕效应”。为防控疫情而采取的封锁、隔离和大幅减少经济活动等措施使劳动力市场遭受大规模破坏,相比成年人,年轻人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此外,他们在由学校迈入职场的过程中面临艰难的转型,并且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较短,他们要承受的长期社会经济损失可能会更大。

在劳动力需求侧,他们正遭受裁员和工时减少的双重影响,而在供应侧,又面临教育和培训的中断。此次疫情危机可能会产生“封锁的一代”。

我们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与25岁以上人口相比,15—24岁年龄段人口(被联合国定义为青年)的失业速度更快。相比成年人,年轻人面临彻底失业的概率也更大,而不只是暂时停工或工时减少。

在经济活动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四个行业中,年轻人占比(47%)要高于成年人(39%),这些行业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房地产和商务,以及住宿和餐饮服务业。

早在疫情危机之前,青年就已面临劳动力市场上的重大挑战。绝大多数(84%)的人从事不稳定的非正式工作,无法获得社会保障。疫情让这些顽疾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四个行业中,有三个行业的年轻女性占比过高,其中住宿和餐饮服务业尤为明显。由于停工停学,(已然很高的)无偿家务和照料工作中女性的占比进一步增加,这让她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危险境遇雪上加霜。

笔者估计,2020年亚太地区13个经济体的青年失业人数在990万~1,480万(等同全职人员)之间,其上下限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实施了3个月还是6个月。与2019年相比,预计13个经济体的青年失业率都会上升。泰国的青年失业率可能会上升至16.4%,越南升至10.8%,这是防控期为3个月的情形。在防控期为6个月的情形下,印度尼西亚的青年失业率可能会从17.0%上升到25.5%,印度则从23.3%上升到32.5%。

解决青年就业危机对于实现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疫后复苏至关重要。政府在确定优先分配哪些稀缺资源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如何在帮助青年更广泛参与劳动力市场、实施经济复苏措施以及针对青年的具体干预措施之间取得平衡。

刺激青年就业的关键战略之一是恢复总需求。鉴于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中,青年员工的比例较高,因此,要帮助这些面临风险的青年,重点要为上述行业提供经济激励和企业扶持。

下文概述了针对青年采取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在疫情期间,这些政策尤为重要。必须重点关注包括贫穷人口和被边缘化的女性在内的最脆弱青年,通过社会对话让年轻人积极参与政策制定。

此次疫情危机可能会产生“封锁的一代”。

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扩大现有的青年就业支持计划。例如,就在疫情暴发之前,印度尼西亚推出了一项针对200万名青年的新培训计划——就业预备卡(Kartu Prakerja)项目。疫情期间,印度尼西亚对该项目进行了调整,优先考虑受严重影响的旅游地区失业人员、非正式员工以及小微企业主。

为在疫情期间支持年轻人,政府应考虑采取以下行动:

工资补贴。为雇主提供补贴,以避免因疫情而裁员,防止青年员工失业。马来西亚宣布了经济激励措施,鼓励雇主雇用和培训30万失业人员,包括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内,每月向雇主提供中学和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补贴。

创造就业。政府可有针对性地创造就业机会,刺激企业对青年员工的需求,帮助青年为就业做好准备。韩国的目标是为550,000多名青年和低收入者提供工作,岗位包括内容开发、大数据管理等领域的5万个高新技术岗。此外,还将创造5万个实习岗位。

求职援助。为青年求职者提供有时限的社会援助,同时帮助他们获取有关劳动力市场机会的相关信息。疫情期间,澳大利亚推出了收入支持措施,为青年求职者、学徒和学生等群体提供支持。为缓解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现有青年补贴的获得者还可取得额外支持。

培训、再培训和提高技能。为青年提供培训,帮助他们进入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马来西亚设立了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为200,000名青年和失业工人提供再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该一揽子支持计划还允许学生贷款延期,并为接受中学后教育的学生提供一次性付款。

最后,还应将对青年创业的投资纳入政策应对方案。在以往的经济危机中,自主就业的青年数量激增,因此,让自主就业成为创造生产力、实现自我发展的舞台就很关键。在亚太地区,许多青年企业家都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创造力,并努力在农业、心理健康和物流等多个行业实现创新,以应对危机。

公共和私营部门、民间团体和青年自身必须携起手来,共同为疫情期间的青年就业提供保障。除应对危机外,还应打造全新的未来就业格局,在这一格局下,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以及其他有保障的新灵活就业形式将进一步增长,让所有青年人尽其才。

作者:高级青年就业专家海伦·奥斯本(Helen Osborne)高级经济学家保罗·范登堡(Paul Vandenberg)主任社会发展专家克里斯·莫瑞斯(Chris Mor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