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学业危机的隐患早已埋下,使学业恢复愈发错综复杂

亚洲教育系统正在力图摆脱疫情困扰,但面临的挑战错综复杂。图片来源:亚行
亚洲教育系统正在力图摆脱疫情困扰,但面临的挑战错综复杂。图片来源:亚行

By Paul Vandenberg

在弥补与疫情有关的学业损失时,可利用为应对当前学业危机设计的创新方法,反之亦然。

学生们在陆续返校复课。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夺回疫情给学生学业造成的损失?

解决方案是加快学习进度。五年级学生必须先补四年级课程知识,再完成五年级的课程大纲。上述工作可能会在五年级结束前完成,具体取决于:(1)学业的损失程度,(2)如何合理可行地加快进度。当然,落下的课程有可能到六年级甚至七年级末才能全部赶上。

目前,增加学期或学年学习内容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第一,提高每课时的教学效率,包括分层教学、配备更多助教和根据学生水平提供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第二,通过延长在校时间、周六上课和(或)开设暑期学校等手段,增加学习时间。第三,给核心科目安排更多课时,巩固课程设置。第四,如果学生能够远程学习,则不妨将在校的面对面教学与放学后的远程学习相结合,即引入混合式教学。

教育部门正在考虑上述方案。更棘手的问题是,这些解决方案在运转良好的学校或许可行,但在其他学校却很难行得通。早在疫情暴发前,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就已经埋下了学业危机的隐患。

究其根源,在于教育质量堪忧。学生在尚未学会本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之前就升入下一年级,导致越来越落后。多项评估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危机确实存在。以疫前某亚洲大国为例。该国五年级学生中,有一半的阅读能力连二年级水平都达不到。纵观全球中低收入经济体,2019年,一半左右的小学毕业生甚至无法阅读理解一个简单的故事。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基本不可能保证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造成学业危机的主要因素。

在这种背景下,学业损失和学业恢复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许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一名五年级学生仅能达到一年级的阅读水平。真是如此的话,学业恢复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五年级结束时达到二年级水平吗?这听起来有点荒谬,但确实是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

由于平时学到的东西不多,因此,造成的学业损失可能并不大。打个比方,某天夜里,你走着走着,突然被拦住去路。拦路者拔出刀子,说:“把钱包交出来!”为了避免身体受到伤害,你乖乖地交出了钱包。他逃跑后不久,就发现了你一直都很清楚的如下事实:钱包里几乎没钱。

大家纷纷呼吁“重建更好未来”。所谓的“更好”建立在早已存在的学业危机上。该倡议确实值得称赞,但我们能否让上述学生突破二年级的阅读水平,达到五年级呢?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基本不可能保证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造成学业危机的主要因素。而且,疫情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学习水平上的差异。鉴于此,帮助教师掌握因材施教法特别有效。其中,许多方法都涉及教育科技,部分原因在于此类方法利用人工智能判定学生水平,基于此提供针对性的练习。人们正在重新审视以往的这些实验,可能将其作为弥补学业损失的解决方案。

应对学业损失和学业危机的双重挑战并非易事。但在以下原则的指引下,将大幅提高成功几率。

第一,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业危机不仅存在,而且是攸关学业能否恢复的一大背景因素。

第二,在恢复初期需进行评估(即测试),以便了解孩子们处于哪个学习阶段。

第三,我们已对如何开展远程学习有了更多了解。虽然远程学习可能不是面对面教学的完美替代方案,但它确实有帮助。既不应退出远程学习,也不应继续将其作为(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而应使之成为(后疫情时代)有益的教学补充。

第四,针对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可引入因材施教法。

第五,学习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里。我们需要动员整个社区的力量,让师生家长、兄弟姐妹、技术人员和社区组织都参与其中。

应对学业危机的创新方法有助于解决学业损失问题,反之亦然。也就是说,用于补回学业损失的新技术可为当前的学业危机提供解决方案。

作者: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和区域合作局高级经济学家保罗·范登堡(Paul Vande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