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帮助女性有助于改善环境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空气质量好于以往。摄影:张凯夫(Zhang Kaiyv)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空气质量好于以往。摄影:张凯夫(Zhang Kaiyv)

By Veronica Mendizabal Joffre, Fan Li

为确保环境政策更加有效,加快疫后全面复苏,性别平等须被视为首要原则。

2020年采取的封锁措施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但也凸显了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民众被要求减少外出,居家办公,航空业和工业产值大幅下降,环境污染也因此减轻,自然恢复蓬勃生机。

据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同比减少了11%。与此同时,交通和经济活动也急剧减少。

大城市重现蓝天,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原本污染的严重性,另一方面,鉴于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估计为7%)几乎不会影响整个大气浓度,这也是一个信号,告诫人类必须采取紧急行动,转向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因此,必须落实环境可持续政策,改变个人行为等颇具挑战性的措施,比如近期出台的有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垃圾分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正如中国有句俗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促使我们深入探究不同社会群体的环保意识、态度和行为,探索中国可持续消费与性别之间的联系。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我们开展了一项调研。调研发现,相较于男性,女性在许多情况下都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亲环境偏好和行为,但并非总是如此。

总体而言,数据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女性吸烟人数更少,肉类摄入量更低,更喜欢使用清洁的烹饪燃料(如天然气和电),而非煤炭和木柴。同时,女性往往会通过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重复使用购物袋,摒弃一次性物品,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更多时间精力。

此外,女性不论处于何种收入水平和年龄段,都更乐于选择无碳交通方式,如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等。女性和男性均强烈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

数据还表明,不同时间和年龄段的民众都呈现出改善趋势,而相较于老年人,年轻人似乎具备更显著的环保意识和亲环境偏好。

尽管科学在逐渐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行动,实现可持续生活。

除了发现女性更愿意投入时间精力落实绿色行动,我们还确定了政策制定者应注意的三种冲突,让女性得以发挥自身力量,为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首先,虽然女性在社会上表现出更多的环保偏好,但受财力和时间所限,她们难以承担更多责任。中国在工资水平上的性别差距高达39%(老一辈更甚),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女性不太愿意承担环境相关的经济负担。我们还发现,女性平均承担的无偿家务和照料工作量高于男性(周末多1.3小时,平时多1.1小时)。农村女性的差距更加显著。

其次,虽然女性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更益于生态,但她们对气候变化和工业污染的认知却不及男性。

最后,女性缺乏足够的政治代表来推动政策讨论。《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在全球153个国家中,中国在“女性政治赋权”方面排名第95。

要发挥女性潜力,必须先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以下行动措施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1.性别差距制约了女性的政策制定能力,要消除这方面的性别差距,包括完善社会照护体系,减轻女性的时间贫困,促进教育公平,特别是让农村女性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工资透明机制,以推进同工同酬,并在领导力、政治和绿色发展决策参与等领域消融性别刻板印象。

2.设计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政策时,纳入性别观点。我们建议将性别分析纳入现有的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政策议程;具体而言,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获取信息和资源决策方面的性别差异是否会对男性和女性产生不同影响。

3.继续投资环保教育,增强对消费选择影响的认识。虽然认知是行动的基石,但我们也确定了“无差别阈限”的存在。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在教育方面做出了努力,并且情况也在逐渐改善,但不论性别或年龄,总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工艺流程缺乏认知。因此,需要促进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包括进一步落实产品信息透明、来源可溯,制定标签和认证系统,以及采用产品可追溯系统。

尽管科学在逐渐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快行动,实现可持续生活。为确保环境政策更加有效,性别平等须被视为首要原则。毛泽东主席曾有句名言:“妇女能顶半边天。”随着女性参与度的提升,加之男女双方的共同努力,我们终将撑起整片天空,让世界更加美好、绿色和安全。

作者:亚行社会发展专家维罗妮卡·门迪扎巴尔·乔弗(Veronica Mendizabal Joffre)经济学家范力(Fan 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