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需借力智慧港口,实现疫后复苏

疫情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港口应用智慧技术的重要性。图片:Andy Li
疫情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港口应用智慧技术的重要性。图片:Andy Li

By Yesim Elhan-Kayalar

海港是各种大小经济体的生命线,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遭受重创。智慧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海港复苏,并可能开创一个经济均衡增长的新时代。

2019年,海上货物运输总量超过110亿吨,相当于全球贸易总量的80%以上,且未来几年有望继续增长。 港口有利于经济互联互通和经济增长,对岛国而言更是如此。通过海运,货物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往来于世界各地,民众和企业因此能够获得国内没有的货物。

港口是岛屿经济体的生命线。在自然灾害或疫情引发的灾难中尤其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必需品可以拯救生命。

通常,当货船抵达目的港后,集装箱和其他货物会被卸下,随后由物流公司将其运抵港口外的仓库并进入配送。运输的货物越多,收入就越多。这种商业模式简单而直接。

但在亚太许多地区,疫情的暴发打破了这种模式。例如,马尼拉在实施出行限制后不久,其港口就变得拥挤不堪。港口设施里堆满了集装箱,2020年4月初,堆场利用率达到98%的峰值水平,而平时仅为60%。

发展中经济体的港口反复出现拥堵,这表明港口需要转型升级,疫情只是凸显出应用智慧系统势在必行。令人欣慰的是,许多港口先行做出了示范,地方港务局可借鉴经验,加以复制。

1993年,鹿特丹港务局率先建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推行自动化的港口营运管理。为支持新的营运模式,该港务局还在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网络方面进行了补充投资。如今,全球共有48个自动化港口,而鹿特丹港是欧洲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2020年的集装箱总吞吐量为20尺柜标准集装箱1,450万件。

智慧港口利用共享数据平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规划管理船舶和卡车流量、集装箱堆垛、仓储、转运等核心业务,也可用于排除故障。当港口作业超限时(例如未在特定天数内完成装货/卸货,货物滞留港口且已超过库存期限),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系统协助查找变得越来越普遍。

智慧系统能够提醒港口运营商及相关方及时补救,监测是否符合规范,以便迅速恢复标准作业。在人力短缺时,压力下的反应决策可能导致失误,此时智慧系统便能大显身手,此外,智慧系统还特别适用于需要远程完成的工作。

内置的智慧系统能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情景,确保港口作业不断推进。多年来,智慧港口迅速发展,已不再仅以速度、成本和货运量来衡量营运效率。当前的智慧系统借助GPS导航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目标是实现船舶和卡车准时抵离港口。

 

毫无疑问,这有助于降低港口用户的成本,而且由于船舶在港口停留的时间被缩减至最短,还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此外,随着快速发展的平台经济、电子商务和大数据分析不断革新物流和供应链网络,人们正致力于使智慧港口营运与之相结合并保持同步。

最近的全球卫生危机表明,投资智慧港口系统和基础设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通过效仿先进港口的良好实践,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港口已经开始推行自动化,许可证申请和支付事项也慢慢转移到线上平台。这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要实现面向未来的港口营运和流程,我们不能止步于简单的无纸化交易模式。

在亚洲,许多主要港口已经采取措施,加快向智慧港口转型。韩国的釜山港和新加坡的裕廊港与电信公司合作,推出5G和“物联网”技术,以加快港口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实时共享可信数据有助于加快业务流程,及早发现潜在瓶颈,并在形成港口拥堵之前解决问题。

事实上,2020年,一些智慧港口已经有效避免了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供应链断裂。与未装备智慧系统的港口相比,智慧港口的营运受影响较小,恢复也更快。例如,鹿特丹港和上海港的业务(以每季度的集装箱吞吐量衡量)都在一两个季度内得到了恢复,2020年第三季度的吞吐量甚至高于2019年同期。

新加坡的港口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第三季度的吞吐量非常接近于去年同期水平。

过去30年的全球经验表明,将智慧系统融入港口运营和管理有助于提高港口效率,创造经济价值。智慧港口是经济韧性和贸易复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已向我们表明,港口转型升级应及早提上日程。

作者:经济研究和区域合作局咨询顾问耶希姆·埃尔汉·卡亚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