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规划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基于精心的规划 Photo: Toby Yang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基于精心的规划 Photo: Toby Yang

By Yolanda Fernandez Lommen, Marzia Mongiorgi Lorenzo

“十四五”规划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遇,通过应对数十年快速增长后显现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助力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

“五年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轮“规划”都经过精心设计,成为规划蓝图,指导中国制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政策。 虽然中国最大的发展成就离不开1978年成功启动的改革开放,但其经济现代化进程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在第一个五年规划(1953—1957年)下,中国建立了工业基础,使国家走上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当时,改善互联互通也很关键,而第一个五年规划促进了全国铁路建设。自行车虽小,但带给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却很大,自行车数量在五年内从8,000万辆激增到12亿辆。虽然取得这一成就乍一看并不难,但在当时,自行车对家庭来说意义重大。自行车显著提高了人们的出行能力,方便人们获得就业、医疗、教育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的机会。

规划是动态的,并随着时间变化,其侧重点取决于发展的里程碑和新出现的挑战。例如,最近制定的规划启动了为期十年的深化结构性改革,以促进可持续包容性增长。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为消费型经济增长模式铺平了道路,创新驱动型产业政策开始凸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启动了第二轮市场改革,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掀起了一场以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大目标的绿色革命。

在此基础上,中国制定了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十四五”规划。通过强调包容性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和更为成熟的民生概念,新规划将成为迄今所有规划中最以人为本的规划。在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和消除极端贫困之后,中国现在可将民生置于政策制定的重中之重。

“十四五”规划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机遇,通过应对数十年快速增长后显现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助力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为实现这一转型,中国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不断增强社会包容性,提高发展模式的环境可持续性。面对巨大的环境挑战和气候变化影响,“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

中国要向强调环境可持续性和民生福祉的发展模式转型,就必须在其正在进行中的体制改革中采取新的举措。新的政策和制度可以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助力。

大多数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将流向地方及落后地区,因此,地方层面和落后地区的制度建设至关重要。要实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宏伟目标,就必须采取新的举措和政策行动,促进社会包容性和推动绿色发展。

“十四五”规划中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加强社会包容性的关键。农村地区在获得教育、就业机会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方面依然受到限制。要减少不平等,就必须采取行动,通过减少环境、社会和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还必须采取行动,缓解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因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最弱势群体留守农村而加剧。完善收入再分配政策,包括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并加强社会保障力度,可确保在新规划期间实现更具包容性的增长,进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十四五”规划以上一轮规划所取得的显著环境成就为基础,将具体目标与政府关于到2030年达到排放峰值及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承诺相结合,把中国的承诺提升到新的高度。

要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就必须采取创新方法,加速包括循环经济、智能基础设施和最先进清洁能源干预措施在内的低碳发展。在绿色和蓝色金融领域取得更大进展,将有助于管理塑料垃圾,促进海洋健康。在这方面中国可发挥带头作用,向世界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

亚行将全力支持“十四五”规划中的关键优先发展领域,特别是高质量、绿色发展领域,包括采取措施,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和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以及解决社会老龄化和提高卫生安全等其他关键问题。

“十四五”规划将使中国在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取得巨大进步。鉴于中国的规模、碳足迹以及日益增长的地区和全球影响力,“十四五”规划的成功将在国内和本地区及全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冯幽兰(Yolanda Fernandez Lommen);亚行驻中国代表处主任国别专家孟致雅(Marzia Mongiorgi-Lorenzo)